负责人:孟少农、伍德荣、王保华、袁显举
核心成员:吴业森、王家秋、陶健民、韩宗奇、肖生发、冯樱、张胜兰、邓召文、赵慧勇、陈小兵
历史沿革
奠基阶段(1979-1990)
团队由“中国汽车技术奠基人”孟少农院士于1978年创立,依托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秉持“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理念,扎根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孟少农院士主导攻克东风EQ140型载货车64项技术难关,奠定中国卡车技术里程碑,并首创《汽车设计方法论》课程,构建团队理论与技术双轨发展体系。
创新发展阶段(1990-2000)
第二代负责人伍德荣教授领衔技术革新,研发的复合式差速系统获湖北省“黄鹤”发明奖、中国/美国专利、国际专利和新技术展览会银牌奖,并成功应用于商用车领域。核心成员陶健民副教授开发的车轮摆差自动测量仪和机械可变阻尼减振器,为东风汽车等企业解决生产痛点,彰显团队工程转化能力。
转型突破阶段(2000-至今)
第三代负责人王保华教授推动团队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领域转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项目21项,其成果“高性能电控转向系统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并牵头建设湖北省汽车智能转向与仿真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四大省级平台。团队成员在汽车底盘系统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并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新生代带头人袁显举教授突破车用空气弹簧总成技术(空气弹簧动态特性优化和变压强下橡胶气囊力学特性设计达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连续阻尼可调减振技术空白。
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团队已成长为涵盖新能源汽车、汽车动力学、智能底盘、智能驾驶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力量,未来将持续推动核心技术在产业化中的深度应用,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研究方向及核心技术
-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电动汽车集成与控制技术、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匹配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设计与整车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 大型商用车关键技术:双前桥转向机构设计与优化、商用车多轴转向技术、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多轴转向车辆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 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匹配与优化、四轮转向关键技术、悬架系统建模与控制、汽车半主动减振技术。
- 智能底盘关键技术:商用车驾驶员模型、线控底盘及集成技术、智能底盘集成控制、分布式电驱动汽车集成控制与主动安全。
科研平台:
1.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王保华,武汉理工大学等合作,2012年
2.湖北省汽车智能转向与仿真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王保华,2019年
3.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跨域融合)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王保华,2023年
4.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王保华,2024年
下一条: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科技创新团队